zimo

冬至

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确定的,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“冬至”。 因古人认为,冬至日北斗柄指向十二时辰的第一辰——“子”,含有重新开始的意味,故殷周到秦朝,都以冬至为岁首,地位相当于如今的春节,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

冬至三候为:“一候蚯蚓结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” 从冬至开始,阳气慢慢回升。传说中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,此时阳气虽已生长,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。 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,为阴,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;由于阳气初生,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

冬至这天,太阳直射点到达一年的最南端——南回归线,此时北半球的白天最短,夜间最长。北京的白昼时间仅有9个多小时。 冬至起九,“九九”是适用于北方尤其是黄河中下游的杂节气,自冬至日始(关于“九九歌”,关注“节气小棉袄”并回复“九”,即可看到)。

俗话说“冬至不过不寒”,大部分地区在1月份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。而且冬至后的寒潮,冷空气多从海洋辗转而来,水汽重,不再是干冷气候,反而容易产生小雨阴湿天气。

冬至习俗

冬至,又称冬节、交冬、长至节、亚岁等,和清明一样,既是节气,也是节日。 还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,馄饨、饺子、汤圆、赤豆粥、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。

冬至谚语

1 吃了冬至面,一天长一线冬至,白天最短,过了冬至就一天比一天长。 过去女人在家做针线活,这长出的时间,正好可以多纺一条线,然后太阳才落山。古时人们没有时钟,便根据生活经验总结了这样的谚语。2 冬至羊,夏至狗,吃了满山走这是客家地区流传的一句民谚。冬至前后家家户户要买些羊肉煮酒“补冬”。 此外还要蒸糯米饭、做糯米汤圆祭祀祖先,蒸酿糯米酒,俗语道“冬至酒,留到明年九月九”。

评论